路通牧兴,景富民欢。盛夏的西乌珠穆沁草原,碧草如茵,牧人赶着羊群悠然穿行,悠扬的牧歌随清风漫过草原。“草原99号公路”蜿蜒其间,以“彩虹路”的新姿态成为北疆牧区最亮眼的“振兴纽带”。西乌珠穆沁旗委、政府以此为抓手,借文旅产业发展契机,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带动牧民多元增收、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三方面精准发力,不仅让“草原99号公路”成为自驾爱好者追捧的“中国最美草原打卡地”,更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
破局:“硬基建”打通振兴梗阻,激活草原潜力
“以前走牧道,雨季陷车、冬季封路是常事;现在开在彩虹路上,听着草原音乐赏着景,这体验绝了!”自驾游客乔先生的真切感慨,道出了“草原99号公路”改造升级的核心价值。
为破解牧区交通瓶颈、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西乌珠穆沁旗旗委、政府对“草原99号公路”实施系统性改造,构建“外连高速、内接牧村、环通景区”的高质量交通网络,聚焦“功能+体验”实现双重跃升。
路况与景观焕新:完成舒图至瞭望山段骑行路彩色涂料罩面,打造辨识度拉满的“彩虹骑行道”;铺设特色音乐公路,车辆驶过即奏响草原旋律,让“行路”变“赏景”;对公路起点停车区全面罩面,优化车辆停靠体验。
配套设施完善:建成遥鲁海日罕山木栈道及停车场、哈布其盖与公路起点游客服务中心等核心设施;沿线路网升级7处游客服务中心、8处高标准卫生间、24个生态垃圾桶、26个统一标识标牌,实现瞭望山、半拉山网络信号全覆盖,彻底解决游客“如厕难、停车难、上网难”痛点。
资源串联整合:公路串联9大类型草原、6大精华景区(乌兰五台、瞭望山、蒙古汗城等)与26个嘎查村,直接覆盖86万亩优质草场与3200余户牧户,既打通牧民出行、饲草料运输、牲畜出栏的“民生通道”,又织就游客深度体验草原风光的“旅游环线”,让曾经“藏在深闺”的草原资源,如今变得“触手可及”,为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筑牢了“硬支撑”。
富民:从“靠天养畜”到“多元共富”,牧民钱包鼓起来
“过去单靠养牛,一年最多赚5万元;现在开了‘牧人之家’,每月能多赚3万元,旅游旺季日均收入超1000元,忙不过来都需要雇人!”浩勒图高勒镇乌日图高勒嘎查牧民青格勒的“增收账”,正是公路沿线牧民生活变迁的生动缩影。
“草原99号公路”的畅通,不仅便利了牧民日常出行,更让旗委、政府推动牧民增收的举措落地见效,助力牧民从“靠天养畜”的单一收入模式,转向“多元经营”的致富新路径。目前,沿线牧民依托公路优势,创办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接待点15余家,其中4星级牧人之家1家、3星级牧人之家3家,盘活牧区闲置房屋10余栋;全旗培育“牧人之家”99个、露营地60个、骑马场44个、旅拍基地27个,形成“处处是景点、家家能增收”的格局。数据显示:公路带动的旅游相关业态,本年度已提供就业岗位约450个,当地牧民平均每月增收1000元,部分经营较好的民宿、露营地经营者年收入突破30万元——牧驼人家露营地日均收入1万元,“公路经济”的红利实实在在装进了牧民口袋。牧民乌力吉巴图养了40余匹母马,今年仅酸马奶销售就收入8万多元,较公路开通前翻了3倍。
党员中心户更成为富民增收的“领头雁”,巴彦胡舒苏木舒图嘎查党员呼达古拉创新“党员中心户+奶食品合作社+文旅”模式,依托公路打造滑草项目、设立奶制品体验区,带动20户牧民通过奶食品售卖、项目运营实现“家门口就业”,项目高峰期日均收入7000元、最高突破1.5万元。
与此同时,公路的通达,还让“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落地见效,1200余户牧民签订羊肉、马奶等保底收购协议,彻底解决了“卖难、价低”的难题,让牧民增收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巴彦胡舒苏木舒图嘎查党员 呼达古拉
我们家的草场地处99号公路沿线,今年7月14日,我们依托这一区位优势正式经营山北旅游中心。随着99号公路的爆火,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为我们带来了丰厚收益——高峰期游客量可达2000人左右,其中参与滑草项目的就有约600人。这不仅让我们增收,还为部分嘎查牧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同时为有需求的嘎查青年免费提供场地售卖冷饮。作为党员中心户,我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牧民牧户共同增收致富。
融合:“流量”变“留量”,“文化”成“财富”,文旅产业扎下根
“99号公路不只是风景道,更是我们的‘文旅IP’!”登吉旅游中心负责人照拉根巴雅尔指着满是游客的滑草道介绍,公路开通后,景区打造的400米滑草道、草原小火车等体验项目,日均收入3万元、最高达9万元,抖音平台门票单日销售额最高突破2万元。
“草原99号公路”的“爆红”,并非偶然的“流量效应”,而是西乌珠穆沁旗以“公路为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依托公路串联的优质资源,构建起全域文旅发展格局。体验业态上,沿线景区推出蒙古包住宿、手把肉品鉴等沉浸式项目;服务配套上,五大核心景区升级住宿、餐饮、文创销售提档升级,带动300余人就业,创收超700万元;99家民宿、60个露营地满负荷运营,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停留”。在文化价值IP化上,以70余家文创商品旗舰店、特产店为载体,研发推出羊毛毡画、蒙古银饰等99种文创产品,本年度创收240余万元。这些文创产品深挖乌珠穆沁游牧文化符号,通过设计感包装打造区域IP,让“草原文化”变成“可带走的财富”。在旅游经济规模化上,2025年夏季,全旗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80.5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26亿元,同比实现双倍增长,直接带动575人就业,“公路引流——业态承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让“流量爆红”真正转化为“产业扎根”。
展望:从“颜值出圈”到“品牌长青”,绘就振兴新蓝图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交汇点,西乌珠穆沁旗正以“草原99号公路”为纽带,推动乡村振兴从“短期爆红”向“长期繁荣”迈进。当地将持续深化“交通+文旅+牧产+生态”融合模式,一方面争创全国第二批旅游公路,强化“草原99号公路”品牌影响力,构建“中国白马之乡”旅游跑马圈,推动乌兰乌台、蒙古汗城等景区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游牧文明核心元素,升级实景演出、非遗体验等业态,推广“智慧牧场”“草原溯源”技术,让公路不仅有“高颜值”,更有“深内涵”与“强动力”。
从基础设施的“硬基建”,到牧民增收的“软民生”,再到文旅融合的“新动能”,“草原99号公路”早已超越交通载体的单一意义,成为西乌珠穆沁旗乡村振兴的“动力轴”。这条集“生态、文化、产业、和谐”于一体的特色公路,正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团结共富为目标,在新时代的牧歌中,续写着草原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