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我的家乡,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说它古老,是因为远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5000年左右,孔雀河流域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就在“河曲”(今孔雀河库尔勒流域)驻扎有军队;说它年轻,是因为库尔勒作为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和南北疆的必经之路,一直到1939年才设立县治,1979年撤县建市,满打满算也不过45岁。
蜿蜒流淌的孔雀河穿城而过,滋养了两岸的千倾良田,被誉为库尔勒的母亲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孔雀河两岸垃圾成堆,分布着低矮的平房、狭窄的街巷;路面坑坑洼洼,沙石浮土遍布,“风过一阵土、雨过一身泥”,每年春暖雪化时,道路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行走。孔雀河河道和堤岸因年久失修,加之洪水肆虐,显得破败不堪。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天,我和父亲一起到孔雀河狮子桥下的河岸边去钓鱼。当时,孔雀河两岸还是沙土和乱石形成的自然河堤,发大水时时常被冲垮。我在岸边帮父亲抓鱼时,一不小心踩塌了因河水冲刷底部被掏空的堤坝,一下子掉进了湍急的河水中,冲下去几十米后,被困在河中央的一片沙滩上,后被好心人涉水背上了岸。
进入新世纪以来,库尔勒市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同时,加快了生态环境改善和宜居环境改造步伐。2000年,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一期工程建设启动。2002年竣工后,因优良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长久以来偏居大漠边陲的库尔勒人尝到了水的甜头,开始创新利用水资源作为加快发展的“驱动力”,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全方位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
2012年,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为破解组团式发展和棚户区改造这一瓶颈,库尔勒市以“生态优先、环保立市”为基础,秉持“以水为脉、以绿为主、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建设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放大生态优势,做足做活“水”文章,规划建设了将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条河流横向连接起来的“三河贯通”工程,充分利用水脉优势,以“三河”为骨架,彻底解决城市水系纵向密集、横向不足的问题,构建起纵横贯通、交叉环绕的城区水网,融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休闲健身为一体,精心打造沙漠边缘的“水韵之城”,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宜业家园,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舒适感、幸福感。
2013年8月以来,随着天鹅河国家4A级景区和鸿雁河景区的建设完成,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棚户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水韵之城的美丽画卷:
在公园、广场、亭阁、小桥、游步道、黛瓦粉墙的掩映之下,碧绿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林木、姹紫嫣红的鲜花芳卉,鸟语蝉鸣、蜂飞蝶舞,洋溢着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水中,美丽的荷花和睡莲随风摇曳,仿佛在翩翩起舞;游艇和画舫在河面上划开一道道白色的涟漪,游客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着“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的惬意,尽情感受“半城流水一城树,水边树下开园亭。夭桃才红柳初绿,梨花照水明如玉”的江南风情。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性。
夏日的清晨,碧波荡漾的孔雀河畔薄雾轻纱、凉爽怡人,吸引了众多市民在这里或跳舞或打拳或健步或在各式健身器材上一显身手。众多的市民或悠闲散步,或晨炼怡情,纵情歌舞,或惬意观景,或自由骑行,或赏花拍照,尽情享受着这方静谧之地的绿色生态之美。
华灯初上,波光粼粼的天鹅河风景旅游带霓虹闪烁、五光十色,音乐喷泉随歌起舞、翩若金龙;缀满彩灯的游艇和画舫顺流而下,与沿岸光影扮靓的亮化景观交相辉映,水韵景致美轮美奂,把库尔勒的夜晚渲染的流光溢彩、分外绚丽。
河多了,随之而来的桥也越来越多了。
作为一座干旱少雨的城市,此前的库尔勒城区仅有狮子桥、建设桥、葵花桥、十八团渠桥、喀拉苏渠桥等寥寥数座用来维持人车通行的桥梁,或钢筋水泥,或铁索横陈,或独木难行,不仅种类单一、造型普通,而且质地简陋,基本属于“凑合型”。
还在我童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了库尔勒城区,浑浊的、夹带着泥沙和杂物的大水冲毁了由木头搭建的十八团渠大桥,阻断了南北交通。当时的我站在渠边的高处暗想:什么时候库尔勒的桥都又结实又好看该多好啊。
2013年至今,库尔勒人在建设“城水相依、防洪安全与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滨水生态城”的进程中,又新建了迎宾桥、田园桥、民生桥、宁远桥、麒麟桥、天鹅桥、喀拉苏桥、焉耆路桥、南库大道桥等五十多座现代化桥梁。
如今,库尔勒市区的桥梁已达65座,数量之多位居全疆城市榜首。库尔勒的桥,不仅在“量”上有了倍速增长,更是在“质”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站在高处俯瞰,宽整的河道,清澈的水流,一座座桥梁横跨河上,这些造型纷呈、风格迥异的桥梁,或如彩虹卧波,或如长龙横亘;或如架海金梁,或如玉带缠绕,每座桥梁都蕴含着厚重的中华文化色彩,兼具地方文化元素,承载起城市别具一格的景观特色,营造出浓郁的“小桥流水”水乡情致,也让库尔勒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别称——“桥城”。
小桥、流水、游船、人家;亭台、小径、花草、林木……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这种“河流环绕、城水相依”的水乡风光,本应是江南胜地的专属,如今却出现在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仅70公里,常年与风沙、缺水、少绿、荒凉相伴的库尔勒,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尤其是能够坐着游艇和画舫穿行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和水榭亭台之间,这对库尔勒人来说,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库尔勒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构筑起人与鸟类和谐共处的爱心家园。2007年入冬以来,来自300多公里外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数百只白天鹅,连续16年飞临孔雀河和杜鹃河越冬,不仅给冬日的库尔勒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还为库尔勒赢得了“天鹅之乡”的美誉。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倾力打造“生态之域、水韵之城、幸福家园”的进程中,一条贯通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的“水带”,将库尔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穿缀起来,使库尔勒从昔日沙漠边缘一座荒凉、贫瘠的戈壁小县,变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梦里水乡”。如今,坐着游艇画舫穿行在库尔勒的高楼大厦和水榭亭台之间,感受‘城在水中立,船在城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浪漫情调已不再是梦想,“乘船游梨城”成为库尔勒的“新名片”。
水韵之城的打造,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品味,也使库尔勒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有效保护、社会和谐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五十多项国家级荣誉,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光荣与辉煌。
如今的库尔勒,既有内地都市的时尚繁华,又有边塞城镇的从容静谧;既有西域盛世和丝路驼铃的古道遗风,又有街衢阡陌纵横、高楼鳞次栉比的现代气派;既有城外雪峰、草原、大漠、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又有市内鲜花芳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月夜泛舟的江南景致。
库尔勒,滨水而建,依水而兴,因桥而美。源自孔雀河的水,赋予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底蕴和气质,让这片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而声名远扬的城市涌动生机、充溢绿意、孕育着无限希望。放眼望去,一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桥在水中、人在景中的兼具现代品味和水乡风韵的城市正在铁门关下、孔雀河畔恢宏崛起。
当天鹅在孔雀河畔展翅翱翔的时候,当挂着露珠的“库尔勒香梨”沉甸甸挂满枝头的时候,当太阳从龙山之巅冉冉升起的时候……这座水韵城市、宜居家园,将带给梨城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作者 陈耀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