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善盟航空嘉年华”首场旅游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 2018第二届环燕羽山国际越野挑战赛在延庆柳沟举办
  • 第十四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中国·敦化2018金达莱采风节”在金达莱花谷开幕
写在阿拉善大漠戈壁的绿色答卷
来源:今日阿拉善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07-31 | 439 次浏览 | 分享到: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所谓治沙看“三北”,在人类与自然博弈的最前沿,“三北”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治沙奇迹。阿拉善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化土地面积占全盟国土总面积的72.93%,年均降雨量37~200多毫米,生态环境脆弱。



  多年来,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孜孜以求、矢志不渝,以苦干实干巧干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生机勃勃的山水林田,历久弥新的治沙精神……无不诉说着阿拉善的生态故事。

  烈日炎炎的7月,腾格里沙漠边缘大片梭梭林郁郁葱葱,与梭梭相伴相生的肉苁蓉长势良好,曾经的荒芜大漠焕发勃勃生机。

  在沙漠里种一棵树有多难?

  “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阿拉善戈壁荒漠上随处可见的人工梭梭、花棒等,都是经过几十年探索才种活成林的。”盟林草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海莲说。

 


  腾格里沙漠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阿左旗境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遏制生态恶化趋势,阿拉善治沙人积极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开始向沙漠进军。20多个林场和治沙站先后在沙漠腹地和沙漠边缘建立起来,在沙漠边缘、工矿企业、城乡居民点及其他有水源、适宜植树的地方大面积开展以沙枣、榆树、杨树为主的人工造林,为当时全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干旱缺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到上世纪90年代末,无法自我更新的乔木林开始大面积死亡,阿拉善不得不开始重新种植。

  “乔木需水量大,在干旱缺水的阿拉善难以生存、更新,而梭梭、花棒等本土沙生植物抗旱、耐寒,是在阿拉善特定气候条件下自然选择的产物。老一辈林业人意识到生态恢复和建设必须适地、适树,开始探索培育以梭梭为代表的乡土沙生植物,由‘乔木型’经营向‘灌木型’经营转型。”海莲说。



  为治理沙化,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我盟不断优化“沙漠戈壁为域,绿点绿廊镶嵌”的生态空间布局,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西部荒漠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治理工程,以社会公益造林为补充,大力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逐步形成了飞播造林种草、围栏封育、人工造林种草“三位一体”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建设格局,使全盟林业生态建设一改过去只靠人工造林“单条腿走路”的局面,走上了科学的综合治理轨道。同时,“灌、草、乔相结合,以灌为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加快了全盟防沙治沙进程。



  据统计,建盟40多年来,阿拉善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9100多万亩,全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13552.05万亩和301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提高至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至23.18%,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绿起来也要富起来,治沙也要致富。勤劳智慧的阿拉善各族人民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在沙海里开拓出一条条产业链,探索出可持续、可循环的沙漠治理模式。



  “过去,我们这儿遍地黄沙,几乎看不到植被,经常刮风,白天出门睁不开眼,一夜过去沙子堆在门前推不开门……”阿左旗宗别立镇茫来嘎查牧民王会军说。2012年,该镇鼓励农牧民大力种植梭梭,王会军当年便种植了1100亩,之后每年都增种一些,并嫁接了苁蓉,目前已累计种植梭梭4015亩。2018年,他开始采挖苁蓉,当年春秋两季收获苁蓉4吨左右,销售额达6万多元。2019年,他被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聘为护林员,每年还能挣2万元的工资。如今,王会军家的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会军的故事只是我盟通过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实现农牧民增收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依托独特的沙生植物资源优势和多年生态建设的基础,我盟确立了打造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等林沙产业基地。同时,培育引进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曼德拉沙产业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形成一条集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和黑果枸杞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目前全盟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99.5亿元,从事林草产业的农牧民3万多人,户均年收入3万元至5万元,部分农牧户达10万元至30万元。沙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15.4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70.49亿元,年均增长51%。

  


  从黄沙漫天到绿满戈壁,岁月深情凝望的,何止是“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巨变,还有一代代治沙人念念不忘的初心长留、久久为功的使命担当。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追青逐绿,层林揽梦。阿拉善各族儿女正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让巍然屹立在祖国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更加坚实牢固。